公关活动指的是什么活动?
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什么是公关/公关活动有哪些?什么是公关/公关活动有哪些?
公关即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同构成其生存环境、影响其生存与发展的那部分公众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一种特定目标,在组织内外部员工之间、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关系的科学。 公关由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三个要素构成。 公关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公关活动内容: 1.按公关专题活动的规模可分为:大型系列活动,大型活动,小型活动。 2.按公关专题活动的场地可分为:室内活动,户外活动,野外活动。 3.按公关专题活动的性质可分为:商业性活动,公益性活动,专业性活动,社会工作活动,综合性活动。 4.按公关专题活动的形式可分为:会议型活动,庆典型活动,展示型活动,综合型活动。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社会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这门学重点研究一个组织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获得公众的好感和合作,从而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公共关系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早在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D.Eaton)就在耶鲁法学院发表了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1903年美国一位叫艾维李(Ivy Lee)的记者创立了最早的公共关系顾问公司,专门为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协助客户建立、维持公众联系和与新闻界的联系。他在公司的《宣言》中说:“我们的计划,开诚布公地说,是站在企业和公众机构的立场上,为美国的新闻与大众提供适当而正确的情报,而这些情报对于大众来讲是有价值而感兴趣的。”后来,人们称艾维李是“现代公共关生活费之父”。1908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率先配备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之后又成立了公共关系部,使公共关系活动进入了企业。1923年纽约大学首先开设公共关系课程。以后又有许多公共关系刊物、专著纷纷问世,促进了这一学科的迅速发展。据1937年美国《企业周刊》第一次编制的研究公共关系的报告统计,当时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专家有5000人,公共关系顾问公司250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公共关系学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美国许多大学普遍开设公共关系课程,在政治界、实业界、教育界、卫生界广泛设立公共关系机构,目前这方面从业人员已达12万多人。欧洲一些国家的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与实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联邦德国、希腊等国还联合发起成立欧洲公共关系中心,以协调各国的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工作。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于1966年成立了泛美公共关系协会。亚洲的一些国家及我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也于1967年建立了泛亚公共关系协会。1955年成立的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总部设在伦敦)现在已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会员。可见,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在全球风行。
从学科性质上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涉及管理科学、行为科学、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政治学、语言学、逻辑学等效我种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从学科的研究方法上说,公共关系学基本上是综合运用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即:运用管理学、行政学的方法研究决策过程;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和公众印象;运用政治学和传播学的方法研究舆论的形成和作用,以及传播的过程与作用;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人际关系;运用语言学、逻辑学的方法研究写作、讲演等。从学科的归属上说,公共关系学属于经营管理学科的范畴。
1.公共关系职能公共关系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要发挥的职能和作用主要是:广泛搜集信息、提出咨询建议、进行传播沟通、开展社会交往、树立企业形碣、增强竞争能力、协调内外环境等。
2.研究公共关系程序公共关系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搜集和分析信息、制定或调整政策、传播和沟通信息、评价工作结果。
3.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共关系主要是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即企业内部关系和企业外部关系。企业内部关系主要指处理好企业中上下级、领导与群众、职工之间的关系;企业外部关系主要指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区、企业与新闻媒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团等的关系。公共关系学要研究处理好这些关系的原理、原则与方法。
4.研究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关系部门在一个组织中是一人重要的职能部门,它具有其它部门所不能替代的某些独特职能,如决策参谋部职能、社会情报部职能、社会外交部职能等。设置公共关系机构已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据美国公共关系协会1956年的一项调查,在166家大公司中,约有百分之八十的公司的公关部门直属企业最高领导层领导。大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一般分四个层次:由副总经理任公关部门负责人,主要关系部和职能部,各业务科,各作业股。中型企业的公共关系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公共关系负责人,关系部和职能部,业务科。
5.研究颂共关系的实施技术公共关系活动总要借助一定技术才能开展,如运用新闻媒介、发挥公共关系广告的作用,运用社会调查方式了解大众意愿,开办展览会,进行庆典活动等。这些项目和技术的适当选用,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6.研究其它各行各业公共关系的特点和国际公共关系的原理、原则与方法除企业之外,其它如教育部门、政府部门、群众社团等的公共关系工作也有它们各自的特点,需要深入研究。除本国外,还要研究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在跨文化地区树立企业形象等国际公共关系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7.研究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其培养公共关系活动要靠公关人员去实施、去落实。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公共关系活动的成败。所以,研究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方法,就成为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共关系活动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趋势是:①职业化。即已成为一种热门职业,从业人员迅速增长;②组织化。即许多国家都先后成立了公关组织(学会或协会),以协调工作;③规范化。即对从业人员制定工作规范,使其行为规范化;④电子化。即竞相使用电子技术和通迅卫星等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使公关工作效率大为提高。⑤国际化。即各国和大公司越来越重视国际公关系,并出现了国际性的公共关系公司,专门从事国际公共关系工作。
我国关于公共关系学的研究以及公关活动的开展,是在80年代初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出现了很好的势头。这是由于公共关系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体改革、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必然产物。目前全国许多大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公共关系活动蓬勃开展,公共关系组织纷纷成立。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或正在建立公共关系部,公共关系工作在企业中开始受到重视。一些大学已开办公共关系专业,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公共关系人才。近两年已出版了一批探索中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专著和教材。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公共关系活动必将进一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学的理化体系也必将形成。
如何进行一次行之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
一,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长期困扰在所有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中,都指明了公共关系与一般人际关系的不同。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一个组织,而与其相关的各种群体个人和组织是其公关对象。从事具体公关工作的个人,是特定组织的代表。但在实践中,事实上很那作出明确的界定,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并且由于我国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处理关系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复杂。比如,本来是两个组织之间的正常交往或业务合作,却因某一具体人员从中作梗而制造麻烦,使组织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人际关系;同时,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请客,送礼,回扣成为通用的工作手段,正规的沟通方法反受到挑战。从理论上我们可以明确地区别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界限,如二者的活动方式和手段不同,表现内容不同,产生效果不同等等,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很普遍,一直困扰这人们。
当务之急,不是从理论上一般地分析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区别,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界限,而是对目前公关实践中的各种方法手段给以总结,分析其合理性和实践性,特别要加强对公关人员实务手段的培训提高。针对我国重人际关系这一特点,应当鼓励和培养公关人员努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心理常识和手段技巧,并在公关工作中善于利用人际关系,以减少可能遇到的麻烦。
二,立足长远与急功近利的艰难选择
在所有的中文公关书籍中,无一例外地都找得到这样的论述:“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着眼未来,立足长远,不求急功近利。”毫无疑问,作为原则这是绝对正确的。从根本上来看,公共关系是一种长远战略,其目标在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营造融洽的关系环境。塑造形象不能一蹴而就,广结善缘更是“日久见人心”。但我国的企业却实在等不得了,他们面对着太多的问题,特别是市场销售不景气,效益不好,资金短缺更是企业普遍面对的最头痛的问题,因此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寻找到可行的办法售出产品,打开市场,收回资金,实现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立足长远的公关原则,根本无法令企业接受,在他们看来这几乎是虚伪的说教。多数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以有利于长远发展,而是为了诱使更多的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或者是希望通过一两名公关专家,一两次大型公关活动边立竿见影,创出名牌。结果企业自身收效甚微,这样就导致企业对公关实际价值的认识打了折扣,而那些急功近利甚至蒙骗消费者的招术,方法反而很有市场。公共关系强调的高层次的“形象促销”,在我国并未成为有效的促销手段。
对于这种现实,作为公关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应不必过分强调一般性原则,而应突出公共关系“务实”,“实效”的特点,特别是不要把公关大动作作为“重头戏”,而是举办一些花钱不多或财力允许的小型活动,以赢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样得近利的结果会强化企业对公关价值的认识,从而促使企业自觉运用公关,并从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来规划和设计企业形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急功近利到立足长远,曾经是西方公共关系实践发展的过程,然而我们接受的是现成的理论,观念和原则,所以有可能忽略过程而强调结果,这就造成了公关理论宣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某些不协调。
三,盲目仿效与锐意创新的相互错位
在我国企业公关中,盲目仿效之风十分盛行。一些企业平时墨守成规,驻足观望,不主动开展公关活动,而一旦发现哪一个企业的公关创意新颖独特,公关活动效果显著,便马上不加分析地群起仿效。如赞助体育活动,自1984年广东健力宝集团首次因赞助体育事业获得成功之后,企业界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时间,体育赞助纷至沓来。可又有几家企业象宜宾红楼梦酒厂那样另辟西径,向我国亚运健儿赠送“壮行酒”,将赠送活动升华到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高度,产生巨大的公关效应;又有几家企业能象河南半坡村的农民企业家那样,把目光投向我国成绩卓著而又一贯埋头耕耘的航天事业,拿出数十万元重奖发射澳星的科技功臣?除此之外,其它诸如在剪彩活动,承诺服务,巨奖销售,广告宣传等方面的仿效行为更不胜枚举。实际上,公关理论实践告诉我们,公关活动贵在创新,离开了创新,公关便失去了生命力。
首先,公关人员应增强创新意识,在开展公关活动时刻意求新,努力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别出心裁,使公关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给公众留下难忘,深刻,美好的印象;其次要掌握创造技法。创造,创新的天赋,人人都有,只是很多人没有充分地认识它,运用它,开发它。公关人员要掌握必要的创造技法,如实用性强的“头脑风暴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考方法。
四,公关职能部门与全员公关工作的互不协调
企业设置公关部,使得塑造形象,协调关系的工作有了一个专门性的职能部门来管理,但事实上有些企业,特别是商业,服务行业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公关部,但整体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是因为“全员公关”意识淡薄,没能把公关工作的成效与全员公关工作结合起来,因而冲淡以至抵消了公关工作的作用。例如企业某些成员行为不佳,很可能就会“一条鱼腥了一锅汤”;有些企业虽然费力搞了产生轰动效应的公关大动作,但忽略了全员公关,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上去,仍不能有效地吸引公众。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机构设置而言,公关部无权参与内部管理,或者没有精力去开展内部公关工作,这就造成了公关部“孤军作战”的局面,公关职能部门辛辛苦苦的“塑造形象”宣传攻势,有时却因服务质量差而导致前功尽弃。为解决公关实践中的的这个难点,应当加强企业领导者的全员公关意识,当他们不仅关注职能部门的设立,更应关注内部职工的公关意识教育,提高全员素质。另一方面,公共关系部门也应当在适度范围内参与企业内部管理,把外部公关与内部公关结合起来。
五,职业素质要求与从业人员现状的明显反差
近年来,我国企业乃至社会整体对公关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总体看还在较低层次的认识上。目前的公共关系工作包括了社会交际,组织会议,促销工作,策划活动等多个层次,而迎来送往,日常交往是公关工作的最基础层次。担负高层次的公关工作,需要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要具有组织能力和创意能力,而这部分恰恰是我国公关实践中缺乏的。在美国90%的公关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绝大多数公关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这种情况阻碍了我国公关工作在整体上向高层次发展,不解决这一问题,公关工作就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后劲。
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从理论上加强对不同类型公关工作模式的研究,分析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与公关模式的匹配,另一方面在培训中要坚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据从业人员的不同层次(操作型人才,指挥型人才,策划型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答:(1)公共关系状态。我们所说的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任何组织,不管承认或不承认、喜欢或不喜欢,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一般来说,公共关系有四种状态:第一种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最理想的状态;第二种是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最不理想的状态,表明组织处于一种危机状态;第三种是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是组织的原始状态;第四种是低知名度、高美誉度,这是组织的一种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说明组织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好的发展前程。任何组织都会有一种公共关系状态,且属于这四种状态中的一种。 (2)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动,(也称工作或实务)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这种活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一种社会实践。当一个组织自觉地采取各种公共关系手段去改善原有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着公共关系活动。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日常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为改善公共关系状态,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些日常接待工作,如热情服务、礼貌待客以及大量的例行性业务工作和临时性琐碎的工作等等。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是指有计划、有系统地运用有关技术、手段去达到公共关系目的的专门性活动,如新闻发布会、产品展示会、社会赞助、广告制作与宣传、市场调查、危机公关等。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有赖于组织的全体员工去进行,而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则应由公共关系部门负责,由专门的公共关系人员去完成。
(3)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的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当人们自觉地意识到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性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性时,便会形成一定的公共关系观念或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观念的内容主要有:①形象观念。即表现为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自觉地进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②公众观念。即表现为重视公众的利益,将公众的意愿作为决策和行动的根据,将满足公众的要求作为重要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③传播观念。即表现为强烈的传播欲望,自觉地利用一切传播的机会去影响公众、引导公众和争取公众,并善于运用双向沟通的方法去赢得公众的理解、信任和好感。
④协调观念。即表现为善于调节、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懂得兼顾、统筹、缓冲和必要的调和、折中的意义与价值,努力在矛盾中求平衡、求和谐。⑤互惠观念。即表现为在交往与合作中,将平等互利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协助对方来争取双方的共同利益。